基地面南,位于北京五环,由小区的售楼处改建而成,并依附于整个住宅小区的边缘。业主从事服装行业,对空间的需求较常规化,需要办公室和展厅。
原建筑有两处天井,一个玻璃罩,这在空间改造上造成了一定的先天限制,同时令人兴奋的是建筑物的高度与格局,包括虚实的配比。
早前的使用没有充分利用原建筑物的格局,天井处变成堆积货物的仓库,而不是真的景观、视觉、采光的主要来源。所以,对九号院的改造关键在于对空间的重新切割。而九号院因为院子和天井的存在给空间的改造造成了限制,有限制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利条件,但当你看到局限里的细微之处时,破局过程将得到一个新的叠加局面,将旧格局变成正面的条件。
展厅,作为九号院的主空间,在视觉上完全相通,传统空间的做法是将每一区域划分出相应的功能区块,而九号院则让人在视觉上察觉不到功能区的划分,空间感与空间的布局和切割不配套。
因此在改造时,从入院到入户再到入堂,借用明暗的转折、玻璃的反射、天花的隔栅,将空间进行自然的切割。这种划分随着不同的时间段表现出灵活性、兼容性和流动性,空间得以更大的利用。
办公区后部为天井,自然光从此处照下来,通过不断波动的水面,将光线反射到墙面及室内,形成斑驳闪烁的光影效果,室内也因此而变得更加明亮,空间也因水面的震动,使静谧的空间氛围变得盈动起来,产生强烈的震动感。空间从具象的视觉变成抽象的场域,再变成具象的能量,空间在不断的转换。
天花隔栅的设计,利用阳光,透过隔栅,将空间做出一个一个精细的切割,在玻璃的包裹下形成回廊,廊的中心位置形成十字中轴线,顺着轴线往后走是两扇大门,大门位于中轴线的正中,通过推动大门与中轴线产生互动,大门的开合也形成中轴线的深度,走进大门才算是走进了九号院的大堂。大堂是整个九号院的核心与精神,它在呼应中轴线的同时,又在表现空间张力与尺度。
庭院里原有两棵银杏树,但根据庭院的大小和银杏生长所需的密度而言,再种七棵是在合理范围内,最终形成九院九杏的改造布局。
二楼为加盖的夹层,夹层让原结构出现一些横向的钢梁,当整个画面被拉高时,钢梁的出现与视觉产生冲突。好在银杏在刚种植期间,灰灰的骨架和纤细枝条的形态恰恰将钢梁的问题化解掉。阳光透过层层树叶在墙上留下斑驳的影子,当清风吹拂起满地的落叶时,叶子与风的互动产生强烈的震动感,庭院金黄的银杏落叶与大堂金黄色壁纸及银杏形状的花格窗,组成形形色色的视觉效果。
在颜色的选择上金黄色壁纸的运用不是为了单纯的颜色选择,而是为了处理光线,黄色的光投在米白的石头上,让石头也变成金黄色,金黄色最接近光线品质,它不是一种颜色,而是一种组成空间的素材。
建筑物的外观,运用隔栈金属大滑门进行重新的包被,皮层的包裹围出一户庭院的样子,围避院子却不围避里外。设计将主要的办公功能往房子的背后布局,进行深度的隐藏,反而将不需要光线的展厅,培训中心往前放。因为使用率不高,反而在最阳面的地方变得阴面。

项目名称:北京9号院
面积:1100㎡
地点:北京
设计公司:细细设计
设计者:洪苍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