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外之间·咫尺桃源
整个项目由北向南微坡地形,场地内计划保留十数棵原生香樟,将成为新造场所的灵魂和特质,在千篇一律的城市开发中保有自然的印记。以此为灵感,项目意欲打造“拾木庭”的景观空间序列。
| 场地保留樟树
生活体验馆立于台地之上,以数级台阶引人入内。建筑形象明净精致,二层的体量,以一个晶莹通透的完整玻璃盒子的形式呈现,表达了城市面向未来的现代面貌。
| 示范区建筑入口实景图
几经考虑推敲后,室内设计以“联结和对话”的态度切入,对空间进行三维建构:将二层空间尽量推后,与建筑主立面脱离,形成横向展开的高耸挑空,以格栅创造第二层立面语言,与通透的玻璃幕墙形成朦胧变化的里外关系。白色的艺术装置组群在光线水影间跃动,如同山峦水系的相依,又或是掠过水面的惊鸿。
入口处运用中国园林的“障景”和“漏景”手法,墙体在空间中转折切割,又留出洞口,“仿佛若有光”,不见空间全貌但有光线的指引继续向前探索。
应对后院的逼仄,室内运用从顶部挂落的格栅故意收束视线,令构图进一步走向低平,内部空间和杂木庭院如长轴中国画卷徐徐展开,互相映衬又若隐若现,咫尺间却仿佛空间不尽。
传统园林的“障”和“漏”在中部再次出现,一道三维构成墙体与入口处遥相呼应。
室内空间在这里邀请外部的庭院渗透进来,砾石、水景、置石、前后退叠的墙体,疏密、角度变化的格栅如微风拂过薄纱,浸润其间的空气感令人恍惚于这“内外”几近无别,一时间“不知道自然在哪里终了”了。
转折之后到达另一个沿纵向展开的空间,与主空间的轩敞开阔相比,这里的吊顶高度刻意压低至3.6米,连续的四组屏风将空间进一步限定为更为亲密的尺度,创造出平静的洽谈氛围。
空间尽头用宽大的移门将儿童区域适当隔离,使到访的家庭在此可各得其所。
整个体验馆氤氲着自然而平缓的东方气息,如游园一般的体验更加强了这层感受,而实际上,支撑这优美情境的却是贯穿整体的几何模数控制。横向立面上以1.2米作为单元,形成1.2、2.4、3.6三条贯穿的水平线条,在此模数之上,对墙面石材规格、洞口尺寸、格栅高度进行调度和组合。
这种基于几何的构图模式,更进一步延伸到展台、模型底座、吧台、屏风等固定家具部分,整个空间的东方气质因为,理性和克制的手法更为深远凝练。
米白色和深棕色石材、胡桃木、黄铜,自然温暖的材质组合偶尔跳跃点点新绿和橙红,仿佛回应着不远处白云山的季节更替,提醒人们于繁华之中不忘神游于自然。
| 材质调性控制
效果图
景观设计 | CLD会筑景观
软装陈设 | 西象西盛